夾心餅干生產線是集自動化與高精度于一體的食品加工設備,專為高效生產夾心餅干設計。該生產線由多個核心模塊組成,涵蓋原料處理、餅干成型、餡料填充、夾心復合、包裝等全流程。其在餅干成型階段,生產線配備輥切或輥印成型機,通過精密模具將面團加工成特定形狀的餅干生坯,支持動物餅干、多維餅干、蔬菜餅干等多樣化造型。成型后的餅干經隧道式烤爐烘烤,該烤爐采用燃氣、電加熱或導熱油技術,控溫范圍50-300℃,確保餅干均勻受熱,烘烤成熟時間4.5-7分鐘可調。
一、原料準備與預處理
原料篩選:高筋粉需通過高速電動過篩機(400目)消除雜質,白砂糖需磨成糖粉并用100目篩過篩,確保細度均勻。
酵母活化:g酵母與葡萄糖漿、溫水混合攪拌后,在30~38℃環境下活化30~45分鐘,確保酵母活性。
油脂儲存:奶油儲存柜溫度恒定于12℃,每日監控冷凝管路,防止凝固影響使用。
二、面團調制與醒發
配料稱量:使用電子防震秤(精度0.01kg)稱量原料,現場操作者需核校配方三遍并簽字備檔。
面團調制:將面粉、糖、油脂、雞蛋、牛奶等原料按比例混合,攪拌至面團溫度控制在38~40℃,含水量調控在31%±2%,防止延展褶皺。
靜置醒發:面粉預混干料在18℃、濕度23%的環境中靜置醒發90分鐘,使面團恢復松弛狀態,達到張力消除及粘性下降的目的。
三、成型與烘烤
輥軋成型:
揉面輥轉數鎖定70r/min,保持面筋纖維持續拉伸。
面團通過壓片機壓成薄片,厚度控制在2毫米左右,表面光滑無裂紋。
使用沖印、輥切、輥印等成型設備,根據餅干類型選擇合適的印模(如韌性餅干使用凹花有針孔印模,酥性餅干使用無針孔凸花印模)。
烘烤控制:
烘箱分為4個獨立溫控單元,前段加熱120℃上行梯度10℃/分,中段160℃穩態90秒,后冷卻段逐步降溫至45℃以下。
熱風回流閥門調節次數平均每秒兩次,控制溫度波動幅度<3℃。
部署紅外相機實時比對餅干上色度,烘焙達標區間為Lab色值范圍76≤L≤84,10≤a≤18,烘烤過度的邊緣批次自動移入廢料槽。
四、冷卻與夾心注入
冷卻處理:餅干從烤箱中取出后,放在冷卻架上進行冷卻,冷卻適宜溫度為38~40℃,必要時可吹風加速冷卻,但需注意避免餅干變形、裂縫破碎等問題。
夾心注入:
夾心機采用真空吸附工藝與定量泵送技術,確保夾心層均勻分布。
液壓注入器的沖程壓力自適應夾心密度,如花生顆粒類用600kPa間歇噴射模式,液態奶酪開啟脈沖式閥門精確控流。
夾心層占總重量比例嚴格限于18%~23%容差內,質檢采樣秤每兩小時調校一次。
五、包裝與成品檢測
包裝:將冷卻好的餅干進行包裝,以便銷售和儲存。包裝規格和形式可根據需要進行調整。
成品檢測:
產線末端設置視覺質檢站抽樣15%(單次抽樣量不低于300g),檢出油脂酸敗或變形彎曲的缺陷品立即熔解回收。
每日匯總報廢品總量數據與成因分類(如成型不足、料盒污染等),月度品質評審對單項故障制定返工比率上限(超標3%生產線停線校正)。
六、設備維護與保養
日常清潔:
每周兩次高純度乙醇氣霧消殺夾縫通道,并擦拭激光位移感應器探頭,防止餡料粘黏形成空注。
每次停機維修須導出成型模具累計誤差數據并歸檔,連續運作超過8小時后更換密封軸承潤滑脂。
定期維護:
每月抽檢成品密度參數與內部空心度的紅外成像誤差率,以故障缺陷頻率分布倒推優化流程關鍵節點的工作模塊。
設備維護技術方案實施兩年內需重點驗證連續生產的耗損閾值曲線,綜合機械臂磨損率、密封圈老化周期等數據搭建衰退模型,規劃零配件迭代路徑。
